狗狗螺旋杆菌严重吗?
其实,这种病症不算是太严重的,只是比较常见一些而已! 螺旋体(spirochaetes)细长、弯曲呈螺丝状;运动活泼或能游动;专营寄生生活,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与特异性传播方式。革兰染色阴性。属鞭毛菌纲原核微生物。
螺旋体是一类形态较小、无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目前发现200多种,根据致病性将之分为人畜共患病原螺旋体和动物源性病原螺旋体两大类[1]。前者可引起立克次体病和莱姆病等;后者可感染动物和人,并引起鼠咬热、雅司病和梅毒等。
临床上常见的病原体有血友病梭菌、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钩端螺旋体(l. intracellularis leptospira)及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等。 一、分类 二、生物学性状
三、检验方法 四、临床意义
一、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系统,可将螺旋体分成若干亚群,但尚无一致的认识,大致可分为以下5个主要类群: ①疥疮螺旋体,包括麻风、疥螨、微孢子虫及其他类中的微小分枝杆菌; ②厌氧性螺旋体,如厌氧棒状杆菌、梭形芽胞杆菌、艰难梭菌、产气荚膜梭菌及韦荣氏球菌; ③人兽共患螺旋体,主要包括利什曼原虫、伯氏疏螺旋体及疏螺旋体科的其他成员;④螺旋体科,包括钩端螺旋体属、密螺旋体属以及梅毒螺旋体;⑤钩尾丝螺旋体,仅一种,即钩尾丝螺旋体。另外,在实验室工作中常遇到的还有衣原体科的鹦鹉热衣原体、放线菌科的奴卡氏菌及细菌科的结核杆菌。 二、生物学性状 螺旋体对环境抵抗力弱,生长繁殖需要水分和养分,最适合的培养基为营养肉汤培养基,最适生长温度为28~37℃。当培养条件适宜时,螺体于4h后开始生长,约6d长满管腔,最长可达12cm。
显微镜下可见运动活泼的细长螺旋状菌落,长度不等,多为数条至数十条,有的排列整齐,似弹簧状,也有的呈“S"型缠绕于营养琼脂表面,形似毛刷状菌落或毛发状菌落。 三、检验方法 (一)标本采集:粪便、痰液、尿液、血液及其他体液。 (二)标本处理和保存:采用一般无菌操作技术收集的标本可直接送检,采集后应立即分离。若采取粪样、痰液等应尽量充分混匀,以免由于螺体的分布不均而影响结果。其他样品需经消化处理后送滤过培养以增加检出率。
标本应避免反复冻融及长时间存放。 (三)检测方法:本检测方法适用于滤过培养基上培养5天以上的阳性标本,也可作为该方法的初筛试验。
1.荧光素标记的抗梅毒素血清直接荧光抗体法 用荧光素标记的抗梅毒素血清与培养物作用,再用荧光显微镜检查是否有螺旋体存在,这是快速诊断梅毒螺旋体的简单方法。但由于螺旋体在培养中可因死亡而释放出外毒素影响检测效果。因此本法不宜用于培养5天的标本,只适用于新鲜标本及培养早期(1~2天)的标本,且灵敏度不高。
2.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 可检测培养的或未培养的粪便标本,操作简便,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差。常用抗原为螺旋体的外膜成分,包括鞭毛蛋白、外层脂蛋白及内层脂蛋白,但鞭毛蛋白是常用的抗原。还可选用其它抗原如脑心浸液等。所用试剂一般为兔血清,但也有用豚鼠血清者。
3.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 本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所用抗原多为鞭毛复合体抗原,亦可选用鞭毛单体抗原、鞭毛蛋白及其酶解产物等。
4.补体结合试验 检测粪便中的螺旋体,操作简便快捷,可用于新采集的标本。但敏感性不如荧光抗体法高,且不能区分螺旋体种类。
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诊断技术,其优点在于反应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而且可利用多克隆抗体进行检测。但目前尚未见到ELISA用于临床检验的报道,因此,此项技术的应用尚有待进一步完善。 六、临床意义 螺旋体引起的疾病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人兽共患病,如鼠咬热、雅司病、莱姆病等;第二类为人畜共患病,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梅毒螺旋体所致的梅毒,另一种是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第三类则是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钩端螺旋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