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肌肉萎缩是什么引起?
1.遗传因素 2.代谢性疾病 一、遗传(多由基因突变导致,但致病机制仍不明确) 二、代谢性肌病(多由营养障碍或内分泌异常所致) 常见疾病如下:
1.进行性脊肌萎缩症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Lou Gehrig’s disease) 发病原因不明,通常认为与基因缺陷导致的神经细胞死亡有关。主要影响运动神经元,使它们无法发出正确的动作电位到肌肉;同时也可能影响到感觉神经元、小脑和大脑等,造成肌无力及肌肉萎缩等症状。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来阻止疾病的进展,常用的药物包括辅酶Q10、单醣营养品、抗焦虑药、抗抑郁药和类固醇等等,可减缓病情的进展速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脊髓型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 SMA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疾病,是由于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和2(SMN1 & SMN2)的突变所致。当SMN1发生突变时,机体只有少量具有正常功能的蛋白产生,从而引起运动神经元的功能受损; 当仅有SMN2一条等位基因发生了突变时,机体会产生少量的具有正常功能的SMN蛋白,不会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当两条均发生了突变时,就会导致严重的运动神经元损伤而使得患儿出现肌无力甚至瘫痪的症状。目前临床上对SMA的治疗主要是补充外源性SMN蛋白,但是口服药物的疗效并不理想,静脉注射治疗能显著延长患儿的生命,因此该病的治疗重点还是在于预防。
3.线粒体疾病 因母体的遗传因子携带的DNA序列有突变而导致胎儿出生后有线粒体疾病。由于这些突变存在于母体内细胞的线粒体DNA中,所以只通过母体传递,不表现出显性遗传的特点,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患病的宝宝来自健康的父母。常见的表现有肌营养不良、脑功能障碍以及白内障等。一般来讲,如果母体携带两个突变基因,则婴儿会有67%的概率患病,而如果母体仅携带一个突变基因,则其后代患病的概率在5%~20%不等。 4.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 多见于青壮年女性,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炎症脱髓鞘病变,其病因至今尚未明确,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脊髓和脑的功能障碍。
5.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 PSP) 在欧美国家是第四大最常见的老年痴呆疾病,在日本为第二大常见疾病。典型临床表现有凝视麻痹、步态共济失调、构音障碍和强直等,肌张力高是其又一特征,而且常伴有肌肉萎缩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