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蛔虫可以人工养殖吗?
谢邀,这问题居然能邀请到我…… 以我浅薄的知识和见识来说,这个结论是: 不能! 为什么呢?且听我慢慢道来(虽然我是认真的,但语气确实很不严肃) 我们要知道,寄生虫的寄生过程是需要条件的,比如说,它需要寄主的免疫反应不强烈以至于它能够存活下来,同时,它还需要找到合适的部位钻进去,并且在里面进行无性繁殖或者有限的有性繁殖,最后产生大量的子代,才能形成所谓的“感染”。 如果我们人为地创造这样一个条件就可以实现对它的控制——那就是让它在体外也可以顺利地以有性或无性的方式生成后代,而最理想的情况就是让这些后代能够钻进我们的皮肤里来。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任何寄生虫都必须要有足够的营养才能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比如蛋白质的合成、细胞器的构建等。因此从虫子本身的角度来讲,它必须依靠体外的营养物质来完成体内各种代谢过程的消耗并进而产生能量。但是这样产生的能量远远不够驱动各种生命活动的。所以为了获得足够多的能量,寄生虫就必须不停地运动,去寻找更多的营养成分。如果它是异食性的,那么最好不过,它可以尽情地摄入各种营养物质;倘若它不是异食性的,那么只能尝试着直接吞噬液体营养物质,这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它的消化系统并没有配备这么高级的功能模块。所以,除非我们将其泡在营养液里,否则它几乎不可能靠自己从外部获取足够的能量支撑生命的运作。
其次,要使它能在体外完成生殖,必须提供足以让它完成受精作用的营养物质和其他生化条件,并且保证受精卵能够在适宜的温度下发育成具有感染性幼虫。 最后,也是最困难的一步,就是要让它们能够侵入到皮肤里。皮肤对于外界异物具有防御功能,无论是病原体还是外来食物都不容易直接摄入。而且,不同的寄生虫具有不同侵入途径,有的可进入皮肤,有的只能进入消化道。即使同一种寄生虫,因为个体体质的不同,有的容易侵入皮肤,有的则相对难以入侵。
例如,蛲虫可以在胃肠道内存活1—2周,但如果到了消化道外面,在潮湿的皮肤表面,它们的寿命就仅仅只有3天左右,这就意味着,如果要靠外源补充营养来维持生存和繁殖的话,时间非常短,至少不够它们完成一个生活周期。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要人工培养这种寄生虫是完全行不通的。 当然,题主可能只是想简单的了解如何杀死这些寄生虫,那么就简单了。用高温蒸煮的食物是最有效的杀灭寄生虫的方法之一。60℃以上时,寄生虫无法继续存活。用高温煮沸消毒餐具以及熟食,能够有效防止寄生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