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鹦鹉怎么养殖技术?
黄化鹦鹉又称虎皮鹦鹉,是鹦形目鹦鹉科中的小型鸟类。属攀禽类,鸟体长度约18厘米左右,体重不超过500克。
头圆宽,脸颊上有肉垂,颈部有羽毛披肩,身体肥胖,四肢短粗。前额、头顶、枕部、后脑勺以及两颊的羽毛呈金黄色或棕黄色,全身主要有黄色和黑色两种颜色组成。上胸部、腹部、两腿等裸露部分皮肤呈白色。翅膀基部有一块黄色的斑块,尾部上方两侧各有一片较大的黑羽,形成漂亮的斑纹图案。 嘴峰较尖,鼻孔周围有毛,成年雄鸟眼周皮肤为深色;雌鸟及幼鸟眼周皮肤为淡黄色,嘴峰较圆润,无明显的凹陷,眼珠为深褐色。
雌鸟头部和颈部的羽毛带有浓重的褐黑色条纹,腹部和胸部的羽毛是浅黄的底色,上面分布着黑色的斑点,背部和尾巴上的羽毛则是黑底上有黄白相间的条纹。 雄鸟则全身底色浅黄,头部和颈部的羽毛带有黄绿的颜色,在背部的羽毛中,还有一条明显的黄色带,与雌鸟相比,色彩更为鲜艳明亮。
生活习性
喜欢结群活动和觅食,胆小机谨,善于隐藏,怕人怯生,人远即飞。飞行能力不弱于其他品种鹦鹉,可快速翱翔到高空。但人若靠近,则会立即飞走或者进入树顶茂密处隐遁起来。 对周围的动静十分敏感,当发现有危险时,会发出鸣叫警告,情况危急时会飞走并隐藏。但当发现无法逃脱时,也会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振翅怒鸣,张嘴威胁,甚至会把喙啄向你的手指或头部,虽然咬不痛,但会觉得很麻痒。 在自然条件下,它们主要以植物种子、水果以及各种植物的嫩芽、幼苗为食,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由于食物来源被限制,常因营养不平衡而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进而发生肥胖症。因此需要提供营养丰富的饲料,如鸡蛋小米、豆类、花生粉、玉米粉、骨粉、海藻、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常见疾病
鸟病种类很多,常见危害黄鹦鹉的疾病有:鸟感冒、鸟肠炎、念珠菌病(鹅口疮)、球虫病、中毒性疾病等。
1. 鸟感冒。症状为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退,不爱活动,蜷缩一角,体温升高,流鼻涕、打喷嚏,咳嗽。预防可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做好保暖工作,避免受凉;治疗可使用抗生素类药物配合注射疫苗进行预防。
2. 鸟球虫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性疾病,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症状为消化不良,厌食,体质衰弱,下痢,粪便中有血丝或血液。应及时清洁卫生,定期消毒杀菌,使用药物进行预防。
3. 念珠菌病(鹅口疮)。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口腔炎症,多发于嘴唇、口腔内壁、喉头等部位。初期口腔内有白色絮状物,随病情发展白色物质越来越多,并覆盖整个牙龈,导致牙齿松动,吞咽困难,流口水。应加强管理,保持环境卫生,及时清除呕吐物、排泄物,并对患鸟进行隔离,治疗可喷涂制霉菌素溶液,口服碳酸氢钠,肌注维生素K等进行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