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为什么三瓣嘴原因?
兔子的下嘴唇是三枚独立的肌肉,中间那块叫唇瓣(或者称吻瓣),两侧的是颊瓣。这些肌肉都可以独立地展开或闭合,这样它们就能通过上下摇动下巴来咀嚼食物了。 这种结构在进化上是从四瓣嘴(鼠耳兔的祖先)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演化的结果;当然这背后的进化动力来自咀嚼效率的提高和进食方式的优化——因为三瓣嘴在相同的时间里能够打开的次数更多,所以能更大程度地提高咀嚼效率和吃东西的速度。
为了便于观察,我们把一只兔子的上下齿列张开,可以看到它的三片唇瓣都单独会运动,像扇子一样展开。事实上,它们确实也像扇子那样有展开的作用。 如果你用手轻轻捏住兔子的下唇,然后让兔子上颌牙齿接触食物,你就可以看到唇瓣被挤向两边,形成缝隙,然后牙齿从中间伸出来,把食物咬住并送进嘴里。
当然,这种结构也有缺点,那就是使牙齿不能完全闭合而使食物直接掉进喉咙里,这是导致兔子经常剔牙的原因。由于不能完全闭合,使得兔子的门牙不能完全覆盖牙龈,这样牙齿之间就容易产生细菌,从而造成口臭。 而由于无法关闭的下腭使得口腔内的细菌更容易入侵,从而使一些兔子容易得口腔炎。另外,由于不能有效闭锁,使得兔子无法很好地控制唾液分泌,从而导致嘴边总是湿湿的。
三唇,通俗说来就是有两个上唇,一个下唇。拥有三唇的动物有,兔形目、蹄兔目、啮齿目中的水鼠科、田鼠的一些种属。基本可以确认,拥有三唇的原始动物就是真兽亚纲的祖先,而现存其他真兽的双唇是从三唇进化而来。双唇的形成,使得上唇中央形成面裂,导致上唇和鼻腔有更紧密的联系,产生皱鼻肌,使得在嗅闻时能更好的配合。啮齿目中,大部分鼠类和沙嚘嚘等原兽亚目和后兽亚目的动物是双唇。
有三唇的动物都没有完全的唇齿相依,所以除了啮齿目,其他三唇动物的面部表情神经从腮腺孔穿过颊肌,导致颊肌分为上下两块,而双唇,唇齿相依的后兽亚目和真兽亚目的其他哺乳动物,面神经从腮腺孔出来是就在颊肌外面。从这里可以看出,三唇动物的颊肌在神经穿过时受到了一定影响,功能受到了限制。
从功能上分析,三唇的动物都是以素食为主。上唇分为两瓣,使得在摄取食物方面更加灵活,可以分别用左右上唇摄取食物。而颊肌发达,就可以在咀嚼时储存更多的食物。从其他方面也可以看出,三唇动物的咀嚼方式都是横向运动,食物一般也比较坚硬。这些可以体现三唇是素食系统的适应。而双唇动物是唇齿相依,横向运动受到限制,上唇中唇带运动也受到限制,所以双唇动物一般都是杂食性或肉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