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白色颗粒是什么病?

安文煜安文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是白点病,又叫肤霉病、水霉菌病,是由寄生在鱼类体表的纤毛虫(属于寄生虫中的寄生虫)——异尖线虫中的海兽胃线虫引起,常呈爆发性流行,危害很大。 主要症状为:病鱼体表粘液增多,发白,形成白色斑点,全身粘液可附着着许多白色絮状物;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反应迟钝,游泳缓慢或静止不动,呼吸急促,口不能闭合,眼球突出,眼睛发炎,混浊,最终死亡。一般感染率5%~10%,严重的可达70%以上。

防治方法如下: ①清洗消毒。用低浓度的食盐溶液浸泡鱼体数分钟,然后清洗鱼体,再置于淡水中。对鱼缸及各种养鱼器具也要严格消毒处理。

②治疗。对于已感染的鱼儿,可用3%的食盐溶液浸泡病鱼10分钟左右,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入缸中。也可将病鱼浸入浓度为25毫克/升的盐酸土霉素液中浸泡10~15分钟,然后放养到缸里,同时加入青霉素预防感染。还可注射抗生素,如百万分之二十的硫酸新霉素,每周两次,连续注射两三次即可收到良好效果。

③预防。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定期更换部分池(缸)水,减少病菌滋生;注意防止饵料受到污染;投喂经煮熟的饵料,不食霉变和受农药污染的食物。

顾汉珍顾汉珍优质答主

白点病的症状

鹦鹉鱼患白点病后,其体表和鳃部会寄生上具有白色点状的分虫。病鱼体表会长有针尖般大小的白点,仿佛是撒了白芝麻一样。

病鱼常将身体在水底的粗糙物上蹭来蹭去,或在池水中狂游,以至碰伤头部,最终导致体力衰竭、呼吸困难,直至死亡。

治疗方法

每立方米水体用400x10-6的甲醛和400x10-6的海水晶体乌洛托品浸泡5分钟。如果水质条件较差,每隔2—3天浸泡一次,一般连续治疗2~3次即可。

每20千克水加入5毫升浓度为50x10-6的甲基蓝溶液,再每升水加入1克食盐,把鱼浸入配好的药液中,直到白点消失即可。注意,当白点出现浓茶色时即说明已经死亡,表明此鱼治疗有效果;若有大量白点转移扩散的迹象则应继续治疗。

每100千克水加90%的晶体敌百虫500~600克(即0.05—0.06mg/kg),把鱼泡入其中,直到白点消失或发现鱼有挣扎迹象应立即捞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