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凤鹦鹉有羽虱怎么办?
看到好多养玄凤的小伙伴,先给你们打一盆凉水! 别以为买了个鸟就很可爱了,天天搂着睡觉,亲着玩耍啦……
你想的美啊~ 鸟在2个月左右开始换羽,一般要持续4-6个月,这期间鸟会不停啃咬羽毛,把自己刚换上不到半个月的新羽给拔下来吃掉(对,自己吃的)。特别是公鸟,那家伙看着你的时候眼神能杀了你,可是那双眼睛却早已布满了血丝,毛都拔秃了也不见得会好看多少…… 换羽期也是鸟抵抗力最弱的时候,特别是冬天,气温低,你那小破屋子又不常开窗,不通风还不暖和不干燥,很容易生病的。
所以啊,各位要好好照顾自己的小鸟,勤打扫,多开窗,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平时不要只给吃小米啊,没营养的东西!),注意保暖,保持清洁。 如果不幸病了,要马上就医,千万不要拖!鸟的病可不会等你几天看看好没有! 不然像玄凤这种羽虱大量繁殖、容易患毛滴虫和呼吸道疾病的鸟,你拖久了,它死的会很难看!
1. 鸟市买的鸟有可能带菌(病毒,细菌,寄生虫等),要观察一周看有没有异常,有异常尽快就医;
2. 洗澡,保持清洁;
3. 喂抗生素加预防毛滴虫的药物,连续三天;
4. 用湿抹布擦洗饲养箱(最好每天清洗,更换)并开窗通风;
5. 过一周后,再用抗生素加上预防毛滴虫的药物,连续三天; 再过一周后,用抗感染药物+治疗毛滴虫的药物,连续7天。 (用药参照禽类用药量,切勿过量使用!)
现在宠物疾病的种类是越来越多样化,像我们人类常见的传染病,在宠物身上也同样会发生。前段时间,一位朋友非常焦急的打电话给我,说是家里的玄凤鹦鹉得了疑似禽流感症,希望得到我的帮助。我到宠物医院为玄凤鹦鹉检查了一番之后,发现客人所说的所谓“疑似禽流感症”,其实是一种很常见的宠物传染疾病——鹦鹉患病的原因是体表寄生虫感染导致的,通常所说的体表寄生虫主要是指螨虫感染和羽虱感染。
螨/虱感染常见于饲养条件差、笼子过挤或经长途运输的鹦鹉,这种现象在春、夏季更为常见。鹦鹉在感染的早期,常表现为精神沉郁,烦躁不安,频频梳羽,有时伴有羽根搔痒、体重减轻,且常由于搔痒过度而损坏正常的羽毛。到了后期,当鹦鹉全身多处感染时,除会脱毛、生长停滞外,还会由于频繁挣扎而影响其正常的进食与睡眠,使鹦鹉的身体越来越差,直至感染继发性疾病而死。在感染后期有些病鸟在身体各个部位会出现大块的脱毛,而有些病鸟的头 部、肩背部、大腿根和尾部等处会出现红色皮疹,导致有些主人误认为是鹦鹉“疑似禽流感症”而过度紧张。这种疾病多发于金刚鹦鹉、亚马逊鹦鹉、玄凤鹦鹉、山雀等种类的鹦鹉。
由于感染部位的不同,该病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皮肤型:主要寄生于翅膀根部、尾部和下腹部,常与皮炎合并发生;严重时可发生于全身(特别是胸部),皮肤呈丘疹样红斑,引起脱毛,皮肤表面还可能出现有脓性的分泌物。
2、羽干型:主要寄生在初级覆羽背侧的羽毛干或羽枝等处,常并发细菌病和真菌病而导致感染部位脱毛和皮肤丘疹的发生。
防治方法:
1、在感染初期(即只有个别鹦鹉有感染症状,且感染部位只局限在个别位置)可用0.1%洗必泰液或0.1%高锰酸钾液擦洗,每天2次。之后将鹦鹉转入清洁、通风良好的笼子内饲养。给鹦鹉喂以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保持鹦鹉身体的良好状态,以提高抵抗力。
2、在感染中期(即大多数鹦鹉有感染症状,且感染部位已经广泛)可用0. 005%伊维菌素液(由宠物医院配制)喷洒于感染部位,每3天喷1次,连喷2~3次。喷洒后应擦干羽毛,避免淋雨和受凉。
3、在感染后期(即所有鹦鹉均有感染症状,且全身多处感染,还并发有细菌性和真菌性感染)治疗应以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相结合。局部可用“0.005%伊维菌素液”或“0.1%洗必泰液”喷洒或擦洗,3天1次,连喷3次;全身可用“1%甲硝唑液”进行浸潭或喷洒,每天2次,连用1周。
4、加强饲养管理是预防该病发生的重要措施。饲养用的食具、浴盆、笼子和栖架应及时清洗消毒,鹦鹉的饲养环境应经常清扫和喷洒消毒液,保持清洁卫生。
特别注意事项:
由于有些宠物店缺乏饲养经验,宠物患病时又心急治疗,所以有些店家从不法途径购买一些“来路不明”的针剂、粉剂等药物给宠物使用。从这些渠道购买的药品经常为失效、被污染或禁用的兽药,如氯霉素等禁用药品。在治疗鹦鹉疾病中乱用禁用药品,常可引起鹦鹉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