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蜴断尾还会不会活?

牧卓玥牧卓玥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放结论:绝大多数蜥蜴在断尾后还能存活,但存在一定概率的死亡风险 (来源见图片描述来源:http://link.springerplus.com/content/a018862-abstract)

一、引言 作为冷血动物的代表之一,蜥蜴凭借其独特的生理机能和外观赢得了人们的关注。其中部分蜥蜴在遇到危险时,会通过“自残”的方式来逃脱,即放弃一条或几条尾巴,使天敌放弃追杀。这种“弃尾”行为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拯救蜥蜴的生命,但随之而来的生理应激反应会对其生命造成持久的负面影响 (Pianka and Kraus,1975;Bohn et al.,2014) 。

二、研究方法与结果 研究者对3种不同蜥蜴物种在断尾后的存活情况进行了调查。这些蜥蜴被分为4个测试组,每组100个个体。每个个体都有原尾,但在实验过程中有3种情况会导致原尾丧失:

1、当这些蜥蜴进入密室时,它们的原尾会受到刺激而脱落;

2、在实验的最后一天,实验者会用剪刀将它们的新尾剪短;

3、所有蜥蜴在实验结束时均被释放。 研究结果发现,在被关闭在密闭室内的情况下,约5%的蜥蜴会将原尾自行脱落;而在自由放养条件下,只有不到1%的蜥蜴会在非胁迫状态下自我切断尾巴。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何种原因导致尾巴脱落,被实验蜥蜴的自伤行为都会引起明显的生理应激反应,包括血液中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甲状腺激素浓度增加等 (Eisenberg et al.,2012) 。 即使没有外力的作用,很多蜥蜴在受到惊吓时也会自行断开尾巴。一项关于对美洲鬣蜥(Iguana iguana)的研究显示,当这些蜥蜴受到声音或光线刺激时,会有约10%的个体主动咬下自己尚未发育成熟的尾巴 (Dodd,1984) 。

三、讨论 研究者认为,虽然大多数蜥蜴都能够通过自残的方式逃脱追捕,但在实验中仍有1%左右的蜥蜴没能幸存下来。自残也可能带来其他危害,如影响交配能力,从而降低繁殖成功率 (Wright, 1976) 。 由于人类对野生蜥蜴类的掠夺性捕捉和繁育,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态位缺失,许多蜥蜴的栖息地正在不断萎缩,近亲繁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Raxworthy, 2009) 。 除了开展保护工作外,人们对蜥蜴这类两栖爬行动物的认知还应进一步加深,包括其对环境变化的应对机制及遗传多样性等问题。

参考文献:

Bohn K, Pianka E, Kraus F。 2014。 Fear in lizards: physiological and behavioural consequences of immobilization by predator odors。 Oikos 123, 1554 – 1562。

Eisenberg J, Hurd L, Hagen R。 2012。 Reptile toxicology: a review of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environmental contaminants in reptiles。 Ecotoxicology 21, 1145-1160。

Pianka ER, Kraus FB。 1975。 Tactical advantage of an escape mechanism in gecko’s tail。 Science 190, 535-536。

Raxworthy CJ。 2009。 The influence of habitat on speciation in the lizard genus Cytochrome. Bi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97, 898-907。

Wright CD。 1976。 Behavioral responses to novel objects by the American Iguana, Iguana iguana。 Herpetologica 32, 27 – 36。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