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鱼融尾什么样?
先上图,这是正在融尾的雄性蓝孔雀 再放两张已经完尾的: 先说结论: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雄性孔雀鱼是可以完成融尾过程的(从半透明到全透明的色带逐渐形成并完全伸展的过程)。
一、关于“尾巴”的结构 很多刚入坑的新手鱼友容易把雌性的扇尾和雄性的复尾混为一谈,在这里说明一下:虽然二者看起来都很像“扇子”,但实际差别还是很大的!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所谓的“尾”实际上是由两条“鱼尾”组成的,它们分别是:
1. 尾下肾(或称尾柄肾);
2. 尾上肾(或称尾柄腹侧) 这两个部分的肌肉通过一根中轴相连,随着运动而前后摆动。 在它们下面分别有两个泄殖孔,分别排出粪便和精液(卵)。
二、什么样的环境条件适合融尾发生呢? 我养的这条雄性孔雀是在以下环境条件下开始融尾的:水温28度,PH7.0,硬度高,阳光充足,植物供应充分。 其实这正符合一般孔雀鱼养殖的适宜环境条件要求——热带物种需要温暖(不低于24度),喜欢弱酸性水质,硬度不宜太低。 但这里要特别说明一点: 这个鱼缸里还有其他三条雄性孔雀,它们的颜色和这条融尾的雄性孔雀是一样的。但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这四条鱼中的另两条却从未出现过融尾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我认为是这条融尾的雄性孔雀天生基因里就带有对“融尾”的遗传特征。
三、如何促进融尾进行到底? 既然已经明确了“温度”“酸碱度”“软硬程度”“光照强度”“植物供应”对融尾进程有显著影响,那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通过调节这些因素来促进融尾的进行。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件事:对于已经在进行融尾的雄性孔雀来说,任何外界刺激都可能使它终止这一进程。所以,如果我们在操作时不小心将未融尾的雄孔雀鱼弄伤了,一定要抓紧时间处理伤口并涂抹抗生素防止感染,同时增加营养以提高它自身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