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鱼幼鱼病了怎么办?
一、白点病 1.病因: 由于水温突然改变,或新买回的鱼儿不适应环境引起的应激反应,导致体内代谢紊乱,体内细菌大量繁殖,造成的疾病。通常身体表面会有白色斑点,严重时全身布满白色绒毛状黏液,体色变浅甚至消失,呼吸急促,运动迟缓,食欲不振,最后脱水死亡。此病多发于早春和深秋温差变化较大的季节。 2.症状:(初期)体表有小白点;(中期)白点连成一片,皮肤松弛;(末期)皮肤溃烂,组织坏死。 3.防治方法: (1)提高水温至28℃以上,利用高温杀灭病原体,以100升水计算,可投放食盐500克左右,提高水温到30℃以上,持续4~7天,一般可治愈。如病情严重,可在水族箱中用紫外线灯照射,每天1次,每次1小时; (2)患处涂碘酒,每日1~2次; (3)水中加入少量小苏打,调节水质PH值6.5~7.0之间,有利于金鱼健康。 二、烂尾病 1.病因:由细菌感染引起。常发生于春季和夏季,病原体主要是嗜水气单胞菌,也有少数为温和气单胞菌,通过鱼类摄食而传播。
2.症状:患部伤口溃烂呈黄色,流水样,严重时体表粘液增多,游泳迟钝,体色发黑,食欲减退直至废绝。
3.防治方法: (1)及时隔离,消毒鱼缸,防止交叉感染; (2)在发病前期,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患处30分钟左右,每隔5天左右浸泡一次,也可直接涂抹于患处; (3)对已经感染发病的鱼应及时分离,采用药浴的方法治疗,药浴药物可使用呋喃西林、土霉素等,浓度均为千分之五左右,即1升水放500毫克药片,浸泡30分钟。 三、寄生虫病 1.绦虫病: 由于绦虫在消化道内钻行,并分泌有毒物质,故使消化道功能混乱,影响消化吸收,体质虚弱,行动迟缓。当虫子死亡后,虫体在消化道内被分解者分解,产生有害物质,刺激肠道粘膜,造成腹泻。如果虫子过多,可造成消化道阻塞,导致急性死亡。
2.异尖线虫病: 因寄主不同,分为海兽胃异尖线虫病的预防和治疗,和肠异尖线虫病。前者主要危害海生动物,后者主要危害淡水鱼类。
四、营养性疾病 1.缺乏症:异亮氨酸、缬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亮氨酸是鱼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当水中缺乏这些氨基酸时,就会得营养缺乏症。其表现的症状主要是:体色灰暗无光泽,生长停滞,肌肉萎缩,厌食或食欲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患病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