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猫咪狂犬病?
判断是否感染狂犬病的唯一标准是通过实验室检测,即从唾液或脑脊液中检出病毒,有此病毒存在,即可确诊。其他任何方法包括症状学、病毒免疫学检查、血清抗体水平测量都不能作为确诊依据。 然而这些检测需要取到合格的标本(如病毒阳性的死亡患猫的脑组织),由于患病动物会出现神经症状,取样的操作非常困难,因此难以得到合格的检验标本。对于感染的早期阶段或者疫苗免疫失败导致的潜伏感染,还可能检不出病毒。即使检出了病毒,也不能确认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无法得知病毒在体内增殖的情况以及是否已经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等。所以,检测结果阳性并不代表一定患有狂犬病,而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这种疾病的可能【1】。
还有一些检测方法正在研究中,比如通过分析大脑和肌肉中的氨基酸含量来诊断感染状况;利用RNA测序技术观察感染不同时期的基因表达模式,以寻找可能用于诊断的分子标志物等等。但这些检测方法的临床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总之,目前尚未找到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检测方法能够完全满足临床诊疗的需要,严格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是很重要的【2-3】。
实际上狂犬病的发病率在猫身上还是比较低的,但毕竟患该病的猫咪也是存在的,尤其是那些经常在外游逛的猫咪。那么如何判断猫咪是否感染了狂犬病呢?
狂犬病主要是通过患病动物的唾液传播的,在患病动物的唾液里有大量病毒,主要通过咬伤或者抓伤,使病毒进入体内,从而发病,猫咪狂犬病发病过程会经历以下3个阶段:
一、狂犬病的潜伏期
一般为14天~60天,也有长至1年者,长短取决于伤口部位、伤口的深度、病毒注入的量和毒力等因素。在此期间猫咪没有临床症状。
二、狂犬病的神经症状期
1、狂躁型:初期会有焦虑不安、喜躲在暗处、尾巴下垂、肌肉不自主抽搐及间歇性痉挛、恐水、张口唾沫增多、精神沉郁、行动不便、不能采食和饮水以及嗜睡的临场症状。
到了神经症状后期,猫咪会因声音、光亮、触摸而引起大量唾液分泌,由于张口饮水而喉部痉挛造成不能吞咽而拒饮。神经症状后期有的猫咪还会出现高度兴奋,喜欢乱咬东西,有的猫咪出现麻痹,前、后肢转为不能自主站立,尤其是后躯更为严重,行走摇摆、协调运动失调、肌肉麻痹,不久即卧地不起,最后衰竭死亡。
2、麻痹型:临床较少见,通常不出现狂躁期,只是持续出现麻痹的现象,病程短于狂躁型,预后也比较差,一经发现通常也会被扑杀。
三、狂犬病的末期症状
一般来说狂躁症状出现后3~5天就会死亡。本病的死亡率极高,一般认为是100%,几乎所有的感染动物都会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