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牧耳朵离得近好吗?
其实这个“好”没有标准答案,因为影响边牧耳朵间距的因素有很多。有些父母可能希望自己的宝贝有“大耳朵”,而有些父母则更中意“小耳距”的狗狗。那今天我们来看看关于【边牧耳朵】的那些事儿!
一、什么是边牧的耳距? 耳距指的是,两只耳朵的外侧边缘之间的距离。 二、影响边牧耳朵间距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边牧狗耳距的因素有两个方面——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
1.先天气质的影响(25%) 比如同一窝的小边牧,有可能其中一只耳朵距离就比另一只耳朵要大一些,这是由先天的气质决定的。
2.后天的环境影响(75%) 在狗狗成长的过程中,后天的环境会对耳距大小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比如,当狗狗幼年时,由于头部骨骼还未定型,所以周围的物体对耳朵的刺激都有可能促使耳朵生长变化;又或是当狗狗成年后,长期佩戴颈圈、牵引绳等,也可能会造成压力分布不均匀,使耳朵位移。 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例如多犬家庭中,经常互相打闹、啃咬对方的头部的狗狗会因此改变耳距;而在同一个家庭中被一直饲养的狗狗,如果突然被分开,也会因为不适应而产生“挤耳朵”的行为…… 除了以上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外,遗传基因也是决定耳距大小的关键因素之一哦~ 三、如何判定是否适合训练听口令?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转换成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判定一只边牧是否会服从命令? 从行为学的角度来说,判定一只宠物是否服从主要依据三个核心指标: 动作的准确性 行为的持久性 行为的发生与否 而判断边牧是否具备这三个指标的条件呢? 首先,要满足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该边牧已经熟练掌握30个基本指令。
30个基本指令包含以下内容: 然后我们再来看三个核心指标——动作的准确性、行为的持久性以及行为发生的频率。 首先来说动作的准确性,这涉及到宠物完成指令时身体姿态的问题,一般要求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完成指令,并且保持较长时间。 比方说让狗狗坐下,它能够做到迅速且准确地坐在你指定的位置且能坚持一定的时间不被打扰,这个动作就是较为标准的。
接着我们来聊聊持久性,这个持久性不是指时间很长,而是指能够持续地执行指令,并且在受到外部刺激的情况下不忘记。比如说,当你叫“停”的时候,它之前正在玩,听到你的指令之后能够立即停止,这就说明它的记忆与反应能力都很强。 最后来说说发生频率,这个是指宠物完成指令的动作或行为。比如说让你站起来,你做到了,这就是一个发生频率高的指令;而让它去拿东西,虽然也能拿到,但动作难度高些,就属于发生频率低的指令了。
判定一只边牧是否有资格成为优秀的工作犬,以上的三项核心指标缺一不可。 当然,这些知识点都是来源于专业教材,比较枯燥乏味。。。
所以这里我想说的是! 判定一只边牧是否具备训练基础的关键并非看它能否掌握这些指令,因为训练是建立在双方信任的基础之上的,如果不是对你十分信任的话,即便你教它再多知识也无济于事。 所以,与其琢磨着如何让边牧学会这些指令,还不如好好想想如何增加它与你的互动程度吧~ 毕竟,爱才是训练的基本能量来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