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孔雀鱼如何繁殖?
一、雌雄鉴别 凤尾(孔雀)鱼属胚胎发育鱼类,在受精卵孵化过程中,先出眼膜,再出水母管,然后分化为雄性和雌性。所以从外形上可以区分公母。但要注意,由于水族箱中光照等因素影响,个别小鱼有可能出现反转现象,即幼鱼期雄鱼表现为雌鱼特征或雌鱼表现得雄鱼特征,此时不可盲目分池饲养,应耐心等待其性逆转完成并稳定下来。
二、繁殖准备 挑选体格强健、无病的亲鱼进行人工催产。对于自然产卵的亲鱼可以不做特别处理;对于人工催产的亲鱼,可注射绒毛膜促性激素,刺激排卵。
繁殖水温以20~25℃为宜,水的PH值6.8~7.4之间,硬度10°左右。 繁殖缸最好使用新缸或刚刚换过一半水的旧缸,以保持水质新鲜。为了防止亲鱼吞食卵粒或幼鱼,最好在繁殖缸中放一块玻璃,以免亲鱼进食时损伤卵粒和幼鱼。 为了便于识别,可在缸底铺上一层沙子,并摆放一些石头作为隐蔽物。
三、繁殖方法 为缩短繁殖周期,提高受精率及防止杂种鱼的产生,可采用分批繁殖的方法。即在一条繁殖缸中放入经人工催产的母鱼数条,待其中部分母鱼开始产卵后,将未产卵的母鱼捞出,单独饲养,以便及时投放精子,使每条母鱼都有充分的时间排干净体内的卵子。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受精率,同时还可以减少由于卵核退化而造成的杂种鱼比例。
每次投喂必须保证饵料有足够的营养,以保证鱼体健康、卵子能正常受精。可投喂鸡蛋黄、煮熟的红薯等,也可投喂动物性饵料如血虫(刚蜕皮的幼虫)、蚯蚓等。投料要少量多次,每天投喂量约为鱼体重的5%左右即可。 雌鱼受精后,腹部逐渐膨胀起来,此时应及时喂食,补充因生育所消耗的能量。否则鱼体饥饿,不仅会影响受精效果,而且还会降低抵抗能力而导致死亡。
四、苗期管理 凤尾(孔雀)鱼属胚胎急性鱼类,发育完全依赖水流作用于体表粘膜吸收所需营养。故在水温、水质良好,又有充足的营养物质摄入条件下,几乎百分之百都能发育成仔鱼。但是仔鱼在水中除了靠鳃呼吸外,还依靠体内贮存的脂肪和糖原代谢提供能量,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如果营养物质供给不足或环境突然发生变化,则可导致大批死亡。 所以,一旦受精卵孵化后,应立即向水中投点食物,以利摄食。在仔鱼阶段不要过度投喂,以防引起消化不良和中毒。当仔鱼体重达到3毫米以上、腹部的囊泡明显突出,便可喂食水蚤等微饵,每日2次。随着仔鱼的成长,可适量添加煮熟的蛋黄和水草,或者碎面包渣和米粉等,以利于仔鱼摄取所需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