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东西能除狗了四位?
俗话说狗肉不上席,可见人们是不吃狗肉的,但为什么现代人大多对狗不理不语,甚至讨厌憎恨小狗,而吃其肉呢?据笔者分析其中有以下四个因素:
一是现在的人们生活水平好了,但不懂养生,胡乱吃,以为吃肉都是补的。不知道狗属于五畜之一,是大补之品。唐代施肩吾《药拾遗》中说到狗肉时就说:“今人所食良犬肉,又名风肉,以黄独、吴茱萸及五味煮之,良。生食亦宜,作羹亦佳。”可见在古代狗肉也是佐餐佳品,还可用于治疗肾虚、阳痿、脚痿、痈疽等证。
二是现在许多人都以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与滋补品是鸡鸭鱼,而不知道狗肉其实最补益人体。根据唐代《异录》记载在医药中应用的狗肉有:“安肾气、疗射工石刺、腰脾中恶痛、瘘、痢、补中益气。”从中医的角度上说食用狗肉可“温肾壮阳、补气活血、补气健脾”。
三是人们并不知道狗肉还是一种宝贵的药物,尤其在养生方面功效惊人。《本草纲目》中记载:“狗肉,性温,补中益气,补钙,强筋壮骨。”可见,吃狗肉无疑如吃补药,所以一些名医大家,如张仲景、李时珍等很喜欢吃狗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还提到了一种吃法——“煨狗肉”,就是现在非常出名的宫廷菜肴“狗肉炖萝卜”。
四是人们都不知道古代养狗人是得到官府保护的。譬如春秋时,周灵王因宠爱大夫赵盾的家臣狐豹而特赐封邑,称“狐氏”,并让他担任大夫。可见,在宫廷贵族之间,狗是可以吃肉的,所以“狗肉不上席”只是民间的一般认识。
正因为以上四因,所以到了现代,人们才真正开始吃狗肉。事实上,现在市面上食用狗肉的方法很多,大致分为烧、酱、炖、蒸、酿五种。当然食狗肉也有禁忌,一是不可以吃还没打完疫苗的小狗,这样吃了会得狂犬病的;二是不可以吃熟的狗肉。因为狗肉温热,与生葱、葡萄酒、菱、荞麦、鹿肉、鲤鱼、鲫鱼、鳖鱼、虾同食。即引发中暑,牙龈肿痛;不适宜吃湿热痰热,哮喘,咳嗽者食用;患有伤风、感冒、咳嗽、发热的人不宜食用;更年期、痛风、肝炎的病人及高胆固醇,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不宜食用;孕妇及儿童不宜吃。
至于用什么调料做?怎样做?在这里介绍两种风味:一为蒜香肉酱。把狗肉切片,卷猪肥肉一片,用蒜茸,盐,酒,酱油,甜味酱油稍腌后拌芡粉,入油锅炸至金黄色取出备用,将狗肉,荸荠片,嫩姜炒熟,放入特制肉酱,芡粉,食用时撒上葱花;二为蒸狗肉。剁好狗肉一块,放少许盐、白酒,抓匀后放上姜末,腌10分钟左右,将其放到碗底,将切碎的青椒和红椒铺上,放入笼内蒸1小时左右,取出后撒葱花,食用时拌匀。
总之,现代医学研究已证明,狗肉是可以入药的。中医认为,狗肉性温,具有补脾、补肾、暖胃、温肾、益气等功效,主治脾胃虚寒、肾气亏弱、阳痿、早泄、虚劳、畏寒等症。现代医学认为,狗肉中的蛋白质含量高,维生素含量丰富,并含大量无机盐。同时,狗肉又是性热、益气、健脾、暖胃、补肾、祛风湿的滋补保健品,对脾虚体质、肾虚体质、呼吸系统病变、心脑血管疾病、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水肿等均有治疗和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