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到底会不会得弓形虫?
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主要寄生在有核细胞内,引起脑、脊髓及内脏的炎症和变性,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该病的特征是形成虫囊组织,引起黄疸、神经症状和流产。该病分布很广,牛、羊、猪、马、狗、猫及许多家禽,还有人,都很易感染此病。
弓形虫发育的大部分阶段是在猫及其他所有食肉类动物的肠道淋巴结中完成的。病原体主要有两种方式从猫体内排出:一是弓形虫在胃和肠道的上皮细胞中发育完全后,由肠腔排出,此时毒性很强;二是当这些上皮细胞崩解时,虫体进入胃肠道的淋巴系统或血液系统,然后再进入其它肌肉或内脏组织的细胞中,这种无包囊的虫体,毒性较弱或无毒性,由乳汁和胎儿排出体外。第一阶段只为时3周,猫一生中往往只有这么一次,在感染后的2~3周内,约有1000万个弓形虫会随粪便排出体外。含有弓形虫的粪便在潮湿的环境中,2~3天后即具有感染性。猫是唯一能排出弓形虫的宿主,其它宿主被感染后只可排出无孢子的卵囊。弓形虫卵囊污染饲料和饮水后,被其它动物如牛、羊等家畜或其它中间宿主吞食后,卵囊破裂,滋养体逸出,穿过肠壁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而产生全身感染,在各内脏和其他部位的细胞中,形成包囊。
人主要是通过动物等其它途径感染此病的,当人或动物接触了因弓形虫而病死的动物尸体及土壤、饲料等被其污染后,即有可能被感染或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