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鱼类养殖分为哪三种养殖形式?
海水鱼类养殖是利用海洋水域、滩涂、浅海等作为场所,人工种植、放养鱼苗或饵料生物,培育成商品鱼,进行海水水产养殖生产的活动。 它包括海水淡水混养、虾蟹混养、鱼鳖混养以及单纯海水养殖(海水网箱养殖、海上池塘养殖和海底电缆养殖)等方式。
1.海水淡水混养 将海水鱼类放养在有淡水注入的海洋中进行养殖的方式称为海水淡水混合养殖。 采用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不同水体中营养元素的比例,有利于鱼的生长,而且可以通过水位的变化和水的交换,改善水质条件,减少病害,降低生产成本。
目前,这种养殖方式主要是在淡水注入量较少的情况下,对严重缺淡水的海域进行的养殖。如我国的珠江口及台湾海峡等地,由于海水入侵等问题导致地下水被严重污染,无法用于灌溉,而采用海水淡水混合养殖的模式可以解决淡水不足的问题。 在实际生产中,海水淡水混养的鱼病防治工作十分重要。由于水交换不充分,病原体容易大量繁殖而导致疾病发生。应注意定期泼洒药物,做好防治工作。
2.虾蟹混养 在同一养殖池内,既养殖对虾,又养殖河蟹或其他种类的甲壳动物,实行虾蟹同塘居住、同池养成的生产方式。 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由于气候条件好,养殖水域相对较少,为了充分利用宝贵的养殖水面,在池塘中多实行虾蟹混养的方式。这种方式可明显缩短养殖周期,增加渔农的收入。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虾蟹混养时,应尽量控制养殖密度,避免造成争食、打架等问题。
3.鱼鳖混养 即在同一个养殖单元里,同时养殖鱼类和鳖,其中以鱼类为主,鳖为主要食用对象的养殖方式。 鱼鳖混养有利于改善水体环境,提高水生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增强系统的稳定性;通过捕食,鱼鳖混养还能够有效地防止有害藻类的过度繁殖。 但是,在进行鱼鳖混养时一定要根据池塘的条件、鱼的品种和鳖的大小等因素合理布局,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